青椒工坊丨我院开展“智能体赋能教学的实践探索”专题研讨会

2025年10月23日

为精准对接教职工培训需求、有效提升我院教师教学创新水平及数字素养,10月22日下午,教师发展中心特邀苏州大学东吴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蒋银珍作为主讲嘉宾,为青年教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智能体赋能教学的实践探索”的“青椒工坊”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由我院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架构师杨季文主持。

蒋银珍就大模型与智能体的联系和区别、智能体的应用场景、智能体创作平台及流程、智能体案例解析等内容与现场教师进行了交流研讨。她表示,智能体可搭载知识库,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智能体不仅回答问题本身,更能诊断出学生潜在的知识薄弱点,并精准溯源至具体的课堂章节、概念或公式,提供针对性的解释和复习建议,从而实现“既治标又治本”的深度答疑。她指出,教师自主搭建的智能体与一般的大模型相比,具有更强的教学辅助性和适应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智能体的批改重点、反馈话术、评分细则进行微调和优化;也可以通过定制,批改小论文、编程代码、数学证明、案例分析等主观题作业,评估其逻辑、深度和创新性。

在实操环节中,她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智能体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以扣子(Coze)平台为例,向与会教师演示了如何使用工作流和自编代码块创建答疑助教智能体及作业批改助手智能体的全过程。对于可能存在的AI幻觉风险,她也提醒各位教师,在智能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测试提示词、模型类型、温度值以及携带上下文轮数等对生成结果的影响,通过不断调试,让智能体更加“懂你”;重要场合的答案,尤其是涉及数据和决策依据的,最后一定要人工复核。

杨季文在本次研讨总结时指出,蒋银珍老师的分享内容丰富、干货满满,具有极强的前沿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对于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等方面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他鼓励现场教职工会后消化吸收培训所获、积极探索,为构建学院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辅助新生态,推进助教智能体课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发展中心/郭子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