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5日,为科学谋划学院发展蓝图,深入推进综合改革,提升办学质量与核心竞争力,我院连续组织召开了“强化校地融合”“拓展办学资源”“优化专业布局”三场专题研讨会和一场中层干部会议。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出席会议,校务会全体成员,各部门、直属单位、二级学院相关负责人,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会议,系列专题研讨会聚焦关键议题,凝聚共识,共商发展大计。
聚焦校地融合,共绘协同发展新画卷
“强化校地融合”专题研讨会于9月2日率先举行。会议深入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打破“校-政-企”间的壁垒,构建更加紧密、高效、共赢的校地合作新模式。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深化校地融合是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会议提出,未来将重点围绕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合作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拓展实习实践基地、定制化培养符合地方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动校地合作从“点状突破”向“系统推进”转变,将学院的发展更深地融入昆山发展脉搏。
汇聚多方资源,激发办学活力新动能
在随后召开的“拓展办学资源”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就如何创新资源筹措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益进行了热烈讨论。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会议认为,必须开阔思路,积极构建多元化办学资源支撑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对上争取,积极申报各类项目支持和人才计划;另一方面,要拓宽社会渠道,深化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校友会的联系,探索共建、捐赠、设立基金等多种合作形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学院建设。同时,要盘活校内存量资源,建立共享平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学院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优化专业布局,塑造人才培养新优势
“优化专业布局”专题研讨会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对未来学院专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行了前瞻性研讨。会议分析了现有专业体系的优势与不足,强调了专业动态调整的重要性。讨论指出,要坚持“强化特色、适应需求、集群发展”的原则,一方面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专业,注入新的发展内涵;另一方面,要积极谋划布局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对接的新兴交叉专业方向,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通过建立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流程,确保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干事创业新合力
在9月5日召开的中层干部会议上,学院院长傅菊芬再次强调,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准确把握当前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她指出,新学期各项工作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优化、人才队伍培养等核心工作。她要求全体中层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确保各项部署落实到位,共同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党委书记胡新华在会议中强调,全体教职工一要胸怀理想,心中有“法”,要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同时要敬畏规则、依法从教,确保所有工作在轨道上运行;二要关爱师生,心中有“人”,始终将学生和教师放在中心位置,以人为本,用心用情解决师生的急难愁盼,营造温暖和谐的育人氛围;三要善于成事,心中有“活”,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创造性地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共同助力学院发展。
系列会议的召开不仅为新学期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标志着学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全面开启深化改革、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学院将以此次系列研讨为契机,深刻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强化战略引领,将校地融合、资源拓展、专业布局的优化升级,置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以深化校地融合增强服务能力,以拓展办学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以优化专业布局提升育人质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奋力开创学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党委办公室、宣传教育中心/疏银露)